▲植物款冬花
近期咳嗽频发,不妨了解一味止咳良药——款冬花。款冬花,亦称冬花、炙款冬、九九花,属于菊科,为多年生草药,于严冬时节绽放。其干燥花蕾入药,适用于多种咳嗽情况,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或病程长短,均可配伍使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款冬花的命名奥秘。款冬,这个名字蕴含着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在寒冷的冬季,款冬花凌寒绽放,如同一位不畏严寒的勇士,因此得名款冬。同时,其花蕾在土中呈现短小圆柱状,与“颗东”之意相契合,寓意着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此外,款冬花的丝状绵毛被形象地称为“虎须”,更是彰显了其威猛之气。而九九花之名,则源于其入冬孕蕾、春日盛开的生长周期,历经数九寒天,终得花开。
在了解款冬花的命名故事后,我们更应深入了解其药用价值。款冬花以其独特的润肺、化痰、止咳功效,成为中医临床上的重要药材。无论是用于治疗外感咳嗽还是内伤久咳,款冬花都能发挥出色的疗效,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款冬花,这味止咳良药,其实源自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在每年的2月或地冻之前,当花朵还未出土时,是采集款冬花的最佳时机。采集后,需去除花梗和泥沙,然后进行阴干处理,以便于长期保存和药用。款冬花味辛、微苦,性温,归入肺经。
采集的款冬花需去除杂质及残梗,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若需蜜款冬花,则需用蜜水炒至不粘手。
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常用于治疗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等症状。
款冬花的常用量为5~0克。
应将款冬花置于干燥处,以防潮防蛀。
此外,在古代本草经中也有关于款冬花的记载,其味辛温,主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等症。同时,在《本草备要》中还提到款冬花的润肺、泻热、止嗽功效,并详细阐述了其治疗各种咳嗽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十一、二月间,款冬花盛开如黄菊,但需选取含苞待放、微微绽放的花蕾为佳。这款冬花生长在河北关中地区,市面上常有用枇杷蕊来冒充的。采摘的花朵需经过挑选,用甘草水浸泡一宿后晒干备用。与紫菀搭配使用,效果更佳。同时,需注意杏仁为使,避免与皂荚、硝石、玄参同用,且畏黄芪、贝母、连翘、麻黄、青葙、辛夷等药材。
在配伍应用上,款冬花对于寒邪伤肺所致的咳嗽或久咳不止,可与紫菀一同使用,相互协同;若治疗外寒停饮、喘咳痰多,则可与麻黄、细辛等药材配伍;对于肺热咳喘,常与浙贝母、桑白皮等搭配;若治疗肺虚久咳,则宜配伍人参、五味子等;针对阴虚燥咳,可与沙参、麦冬等药材组合;对于咳吐浓痰,常与薏苡仁、桔梗等配伍使用;若出现咳血症状,则可与百合、白及、仙鹤草等一同治疗。
此外,款冬花与紫菀在止咳化痰方面均显示出温而不燥的特性,既可化痰又可润肺。然而,款冬花的止咳作用更为突出,偏重于宣肺止咳;而紫菀则祛痰效果明显,更擅长化痰止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使用时可使止咳效果显著提升,民间因此有“紫菀、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的说法。
款冬花散
款冬花(去梗)、知母、桑叶(洗焙),各十两;半夏(汤洗七遍、姜汁制)、甘草,各二十两;麻黄(去根、节)四十两,阿胶(碎炒如珠子)、杏仁(去皮、尖、麸炒)、贝母(去心、麸炒),各二十两。
川贝秋梨膏
秋梨膏,一款传统的中式饮品,以秋梨为原料,加入川贝等中药材熬制而成。其口感醇厚,带有中药的独特香气,常被用于润肺止咳、化痰清咽。在秋季食用,更能发挥其滋润效果,为身体补充所需的水分与养分。款冬花、百合、麦门冬、川贝母各取30克,搭配克秋梨,辅以50克冰糖和00克蜂蜜。首先,将前四味药材放入煲中,加水煎煮至浓汁,去渣后留下药汁。接着,将秋梨洗净去皮去核,榨取梨汁。将梨汁与冰糖一同加入药汁中,文火慢煎至梨浆变得浓稠,然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最后,煮沸后即可熄火,待其冷却后装入瓶中备用。
每次服用时取5克秋梨膏,每日服用两次,用温开水冲服即可。此秋梨膏具有润肺养阴、止咳化痰的功效,但需注意,阴虚及肺火盛者、高血压患者以及癫痫患者需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