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麻黄到桑白皮同株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 [复制链接]

1#

导读:源自同一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虽同出一体,但疗效却大相径庭。国医大师金世元通过深入剖析麻黄与麻黄根、莲子与莲子心、蜀椒与椒目、桑叶、桑葚、桑枝与桑白皮这四组药的差异,强调了区分药用部位对于发挥临床疗效的重要性。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临床选药,必须仔细斟酌,精准区分。比如,《和剂局方》中的清心莲子饮,其核心成分莲子,虽与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丸中的莲子同为一种植物,但其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亦大相径庭。莲子为甘涩平的药,主要功效是涩精止泻,而莲子心则是苦寒药,擅长清心热、除烦止渴。再如,《温病条辨》中的清宫汤,以莲子心为主要成分,用于治疗温病引起的心烦神昏,其疗效显著,历代医家对其均有重用。此外,广东的同学们可能知道,广州奇星制药厂的新雪丹中就含有莲子心,进一步印证了莲子心的苦寒特性。

再来看蜀椒与椒目。蜀椒指的是花椒的果皮,而椒目则是花椒的种子。这两种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截然不同。蜀椒作为一种辛温药,最早被《金匮要略》中的大建中汤所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等症状。而椒目则常用于治疗其他病症,其功效与蜀椒迥然不同。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源自同一种植物的药材,其药用部位和功效也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在临床选药时必须仔细斟酌、精准区分。椒目,这种药材在现代并不常用,然而在古代却是备受推崇。例如,《金匮要略》中就提到了花椒目,这种药材在治疗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等症状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花椒的果皮不同,花椒目侧重于利尿消肿的功效。同样,疏凿饮子等古方也充分利用了椒目的这一特性,用于治疗腹满水肿等病症。

此外,中药的炮制过程也必须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以花椒为例,其果皮与种子虽然同属一株植物,但药用功效却大相径庭。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时必须谨慎区分,以确保药物能够真正发挥其治疗作用。

再来看桑树,这棵树上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中药资源。桑叶、桑枝、桑葚、桑白皮等部位,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药用价值。例如,桑叶能驱散风热,而桑葚则能滋补肝肾。在采摘时,我们也需要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综上所述,中药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药材的来源、药用部位、炮制方法以及临床需求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桑枝需选用嫩枝,即当年新产,而桑皮则特指桑根白皮,需去除栓皮,仅保留白色的树干部分。由此可见,同一植株上生长的四种药材,其疗效、产地及质量均有所不同,加工方法亦各有差异。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虽不必深究,但足以彰显中药的博大精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