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期末真题整理 [复制链接]

1#

中医常说,“无芪不成方”,这里的“芪”说的就是*芪。

都说“保温杯里泡枸杞”,可是,你知道吗?*芪在养生界和中医药界的地位不亚于枸杞,称得上是实力派“明星”。

两千多年前,中医名家就非常喜欢以*芪入药,被李时珍称为“补气第一要药”。古语亦云:“常喝*芪汤,防病保健康”,我们“保温杯”里不妨也泡上*芪。

说到*芪补气,小肺想考考大家:中医说的“气”有哪些?“气”对人体有哪些影响?“气”又是由谁掌控?

气在人不衰,生命在于呼吸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人体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中医的“气”,一般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生成。

▲营气:是在血脉中能营养全身的气。

▲卫气:具有保卫、防御作用的气。

肺:一身之气由“我”掌控

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诸气者,皆属于肺”。我们每时每刻的呼吸之气,以及一身之气都由肺部来主管。

肺气充足,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保证清气源源不断运输体内,参与人体新陈代谢活动,体内的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

肺气不足,人的呼吸会显得无力,也会变得很懒散不想说话,倦怠没有力气,气息变得急促,容易感冒久不愈,各种疾病容易找上门,由小病引发大病,百病丛生。

“补气要药”的*芪不仅能补中气,还能补五脏之气,补肺之气。

*芪:补气强肺小能手

《汤液本草》记载:“*芪,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本草求真》曰:“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芪之称。”

*芪“小档案”

▲姓名:*芪

▲特点: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

▲优势: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排脓、生肌功效。

▲经验:以补虚为主,常用于脾肺气虚、体衰日久、言语低落、脉细无力者,以及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

▲药理:对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一方面通过补肺气、固肌表以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健脾胃使胃气得护、脾土得养,以达培土生肺金的效果。

*芪补气,尤善治气虚,力道绵柔稳健不峻猛,补肺气常配伍*参、紫菀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

出现了肺气不足,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可以用一些含有*芪的补肺中药方来调理。

“芪*”补肺天生一对

说到*芪,小肺忍不住提起它的“老搭档”:*参。*芪与*参经常相须为用。

“芪*”联盟

▲*芪专于气分而达肌表;

▲*参归肺、脾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益气生血长于止泻;

▲两者一表一里,相互为用,扶正补气之功更加显著;

▲*芪、*参常配伍入组方治疗肺气不足等气虚之证。

补肺类中药补肺丸,便是选取*芪、*参,配伍熟地*、紫菀、桑白皮、五味子中药材组方,并辅以蜂蜜蜜炙而成大蜜丸。此组方渊源,要追溯到金元时期《永类钤方》记载的名方『补肺汤』,距今年。

现今改良炮制成大蜜丸剂型,利于保存药效稳定,具有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的作用,用于肺气不足、咳声低弱、气短喘咳、干咳痰粘、咽干舌燥,关爱肺健康。

*芪属于药食同源的中药材,除了组方入药,还能搭配我们常见的食物做成药膳,用作日常养生,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

药膳食补,吃出好“气”质1*芪粥

*芪15克,大米克,*芪浓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以空腹进食为宜。

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和肺功能的作用。

有利于老年妇女,尤其是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保健和康复。

2*芪当归茶

*芪泡水一次5-10克左右即可,开水泡10-20分钟就可以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有些人一到冬天手脚就开始发凉,身体非常怕冷,还容易伤风感冒、拉肚子等等。

中医认为这类人是“阳虚体质”,冬天可多用*芪、当归这些补气血的草药泡茶喝,进而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

3*芪炖鸡汤

取土鸡克、*芪10克、莲子10克、枸杞5克、红枣10、盐1克、姜1块、白酒10克。

鸡块、*芪、莲子入电压力锅,倒入足够的清水煮一个小时;转炒锅,放红枣煮中火煮二十分钟;放枸杞再煮五分钟,撒盐调味即可。

*芪可补气健脾、益肺止汗,又可补虚固表,治疗虚汗症。

小肺温馨提醒:本文内容为科普交流,如涉及用药请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1]郑荣先.*芪的药理作用及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实用医药.年第32期.

[2]周春竹.中药*芪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亚太传统医药.,2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