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大家放下了工作,能一起学习,非常开心,太不容易了。因为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跟大家在空中相遇,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吧。一个呢,也是我自己身体的原因,身体不是很好;第二个,也是各样杂事比较多,就把这些工作给耽误了。其实,从去年的11月份,我就一直在筹划,想给大家就关于我们如何在本科教学之后如何进阶学习我们的中药学知识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尤其是在临床中药应用上,对于药物的药证学说理念上,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分享,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议题。但是,这些事都是立意比较容易,一旦要实施啊,我就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又加上去年12月份的发生点意外,所以呢,就把这事给耽误了。
现在呢,我觉得时间也不等人,按照我们实际的需求,我想呢,从今年5月1号开始,尽量安排时间,先在网上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努力尽快的把它学习一遍。那么有一点我要跟大家先强调一下,因为我们不是基础本科教学,所以呢,我们不能像这个本科阶段,就是面面俱到的把书本上的知识给大家念一遍,那我觉得没有意思,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这样,大家自己看书不就行了吗?对不对?没什么意思,没什么价值。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一些就是平时大家在临床应用上能用的到的,能启发大家思维的,能帮助大家在临床上解决问题的,挑出来讲一讲,我们着重的是在这个点上啊。所以呢,有一些可能比较直观的内容,从书本的文字上能直接得到的,大家就自己直接去看,或者说我告诉大家参考哪些书或者资料就能解决的,那就自习,省略不讲。只有那些我们教材上面写的不多的,又很有价值的,将作为我给大家作为着重讲解的信息。
好,那么我们为什么把这个题目叫做“实用临床中药学”呢,这和我们以前接触的中药学课程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仔细观察,其实搞临床中药学的人是非常多的,但是,临床中药学有两个不同的侧重点,临床中药学可以侧重于临床,也可以侧重于中药学。目前在绝大部分地区,在搞临床中药学的,更多的是中药学专业的人进一步在搞,临床中药师在搞,研究所谓的这个药物临床有多少不良反应,药物搭配,调剂等等各方面的。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核心的内容,或者说以后会给大家讲解分享的,不是讲这个。这个是作为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观察和总结的东西。
那么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这个中药,你作为中医人,如何在临床展开使用。那大家肯定会有疑问了,这个东西我们大二大三不就学过了,难道现在还需要学吗?你讲的这个东西不就是炒冷饭吗?好,我给大家就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那大家跟我一起翻书,翻到化痰止咳平喘药。因为每一本书啊,他这个目录的篇次,都有点不一样,所以我们没办法报页数,大家就翻到这一个章节——化痰止咳平喘药,可能也有点不一样,有些书可能把化痰药细分,还要分清化热痰、温化寒痰啊,分为两个篇次,没关系,你就找一下一个药叫前胡,我想这个药应该各个版本的中药学教材都有啊,大家就可以看看,自己的这个书上。我的这一本,就是第五版的上海科技出版的,这个页——前胡。大家可以看这个药,首先前胡是伞形科的,在80年代的时候把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都当前胡使用,现在呢,已经分开了啊,大家去看最近几版的药典都分得很清楚了,现在的大家看的教材就是最近几年的教材,前胡指的都是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根,已经把紫花前胡单独拎出去了。那么在80年代的教材呢,白花前胡和和紫花前胡那都是当前胡来使用的,后面产地相关我们先略过不谈。
大家请注意啊,在大家的这么多年的背书的过程当中,我想问,前胡的功效是什么?我想每个中医人啊,大三以上都能够回答我,降气祛痰,疏散风热,或者叫宣散风热,对不对?是不是这么记的。我想老师也是这么教的,那么学生们也是这么学的。有一些学生呢,记得更细一些,这个药呢偏微寒,那么有些学生再记得好一点,性味辛苦微寒,能入肺经,能掌握到这个程度这个同学考研究生、应付考试应该没问题了。
那么,有人有过疑问吗?书上为什么会这么记呢?请问,降气祛痰或者说降气化痰,这个药的作用是往何处使的呢,我们直观一点,往上还是往下的?降气祛痰是不是往下的?那不是往下是什么?那说明这个药的作用力是不是往下呀;那宣散风热呢,请问这个作用是往哪儿的?或者叫疏散,或者叫宣散,有人说它叫辛散啊,都可以啊,往外往上吧?那是不是这个药,其实有两个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啊,是不是?那么请问,这是不是存在矛盾的?为什么大家就没有人去质疑它呢?作用力相反,甚至有点类似矛盾的一个方向会存在同一个药物中。
有些教材上这么讲,它就是具有双向作用力,ok,大家都知道双向的作用力是最麻烦的。如何让这个药尽可能地发挥宣散风热的作用呢?如何让这个药尽量发挥降气祛痰的作用呢?大家有想过吗?这个就是我们要在这个课程当中,跟大家分享的。研究每一个药物,我们除了要把书上的那个所谓的功效以及它的性味、归经把它背下来以外,你还要知道它的作用层次,它是怎么发挥这个作用的,怎么让它的某一个作用突显出来。书上有一些所谓的药物功效其实是它的炮制品功效,而有些所谓的功效是它在某个方剂中的功效,存在错误的,这些都是大家要掌握的。
所以我们要在原先已经有的本科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仔细的研究学习,把这个药物烂熟在心,那才是真正的把这个药掌握在你的手里了,好,那我们就继续以前胡为例啊,大家刚才已经发现了这个药物是有双向的作用,它可以有向上的趋势,也有向下的作用趋势,因此,如果我们要尽量发挥它向上的趋势,大家请注意,那么我们要用生品,要用生前胡,这是第一,就是要让它的辛味尽量保留,辛、苦,辛是向上苦是向下,就让它的辛苦当中的辛要突出,另外,你要跟具有向上作用的药物一同提升,才能够让这味药物向上的作用力尽量发挥。
我举一个名方,荆防败*散,帮助大家理解。你去看荆防败*散当中,典型的应用除了荆芥、防风,还有柴胡、前胡这两个药合用。柴胡,它就是一个提升药,所谓的柴胡解郁、治热、升提,都利用的是柴胡向上的作用,以后我们讲到柴胡的时候会跟大家再仔细的讲。这个方子当中最妙的,或者说她一个很经典的用法就是加了桔梗。桔梗是一个宣肺祛痰药,大家不要忘记桔梗的作用力,也是向上。你看,古人在订方的时候,他是非常注重药物的合用趋势,前胡,柴胡,桔梗应用的都是向上,荆芥,防风协同使用,让整方发挥这个宣散外感的作用。
那么我假如要利用前胡来发挥降气祛痰的作用,该怎么办?常用的那些作用力协同向下的药是什么呢?很多,例如桑白皮、杏仁。这些药大家很多人就滥用,杏仁这个药是下痰气的,或者叫下水气的,作用力向下的。前胡,桑白皮,杏仁,贝母,景岳全书当中的一张名方叫前胡散,这是一个作用力向下的方子,在这个思路当中,最好用蜜炙前胡,前胡的炮制品中主要是以蜜炙前胡为主。所以大家作为临床大夫,你必须要知道,假如我要用这个药,我要让他发挥什么作用,我要怎么去搭配,我该用什么样的炮制品种,如何让这个药物达到最佳的疗效。然后规避某一个我不想让他出现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一定要很要了解的,要非常非常熟悉的,有的药我要取其性,有的药我要取其味。
例如川楝子这个药它很特别,川楝子它能入血分,很特别,能入肝,但是它是寒性的,我怎么把这寒性去掉?我们古人很聪明,你看天台乌药散当中他就用川楝子,但是这张方子,明明治疗的是一个寒证,怎么办?没关系,他要取它的作用,又要把它的寒性去掉怎么办?巴豆炒。这个东西等到以后我们讲川楝子时,详细讲,你看古人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视这个,只是现代的很多老师,她不教,其实教中药学的这个老师啊,应该是最有临床经验的,才能够教这门课。其实,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四大经典,临床课,所有的课程应该都是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才能教的。你去看49年前后的这一批老师们啊,哪一个不是搞临床出身的?为什么大家当初时候就很注重这个问题?如果你一个授课教师,对理论的理解,是没有实践体验的,你的讲课的内容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当然了,现在很多的课程都做不到,那么就导致了很多课程的老师,他也就只能照书讲,学生听课听得稀里糊涂,临床应用的就稀里糊涂,最稀里糊涂的地方就是中药,只会简单的书上功效的叠加,而不懂如何精细搭配。第一,浪费了大量的药材,劳命伤财;第二,疗效没有办法提高。大家有反思过自己的问题吗?我们很多的处方疗效为什么会降低?除了这个药物本身有问题,这个药物的炮制有问题,我们的处方有问题吗?啊,这是指的我们临床大夫和中药学专业的人一起都要重视的一个现象,一个问题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