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个咳嗽病案的临证思路 [复制链接]

1#

静听语音细品中医思路

医师简介:

王晶晶女中医(专长)医师,中西医执业药师,毕业于衡阳南华大学,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年跟随河南南阳名医王晓*老师学习经方,掌握方病人思维。年拜侯龙归老师门下,运用《寒温一统经脏学术体系》治疗慢性病,尤其是擅长治疗咳喘病,辨证思路清晰,临床疗效有了很大突破。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晚上好,我叫王晶晶,是《寒温一统经脏学术体系》的二期弟子,很高兴今晚又能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今晚我分享的是临床常见的感冒和咳嗽病案,我们基层医生可以说每天都会面对感冒和咳嗽的患者,如果能用纯中药去治疗,疗效好的话,老百姓不仅愿意选择中医看病,并且还会对你产生非常高的信任度和认可,我呢,通过这一年多以来系统地跟随侯老师学习,临床上治病的思路渐渐变得清晰,疗效也得到提升,今天的分享也是给自己一次总结的机会,有讲的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同仁指正。

咳嗽属肺系疾病,从西医的诊断还是中医的辨证分型都讲的比较细,内容太广泛,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就不论述了,直奔今天的主题,开始分享病案。

医案一

年4月6号,陈某,女,80岁,咳嗽两年余,咳声频繁,咳则漏尿(每天要穿尿不湿)有痰,色白,稍粘。晚上小便次数多,平时怕冷,晚上口干,饮水不多,大便2~3日每次偏干,食欲可,脉细,舌质暗偏胖,舌苔剥苔,舌根腻,舌面有裂纹。

分析

这是一位慢性咳嗽的患者,没有外感,属内伤咳嗽,这个病案收集四诊后,根据我们《寒温一统经脏学术体系》的思路,我是这么思考的,首先定病位在少阴太阴;病因有虚有痰有饮,病机精亏阳不足,痰饮内停于肺,我的处方是八味地*丸合上二陈汤加上当归。这个方,我开了十剂,因为我不是用的中药饮片,在这里呢,没有展开剂量,但是我平常用的剂量也是一般的常用剂量。

根据录音整理如下:

病位:少阴太阴

病因:虚、痰、饮

病机:精亏,阳不足,痰饮内停于肺

处方:八味地*丸合二陈汤加当归

10剂

这个思路的组合呢是来源于金水六君煎,金水六君煎他只用了熟地补肾精,考虑高龄患者,本身脏腑功能减退,除了有肾精不足,也有肾阳亏虚,由于肾阴阳两虚,肾的精亏不能循经上行到肺,肺失养,导致咳嗽;肾阳不足,肾气不固,咳则漏尿;肾阳不足导致脾阳的不足,不能正常的运化水湿,导致痰饮的停滞,大便的停滞,晚上口干为津液不能正常的气化上承,用八味地*丸阴阳同补,二陈汤健脾化痰,当归在《神农本草经》中主治咳逆上气,当归又可养血活血,又可润肠通便,“久咳”,又是老年患者,舌质偏暗,那也要考虑有瘀,当归,既可止咳,又可当作动药活血化瘀。

患者服完十剂药后过来复诊。年4月16日,服药后咳嗽大减,痰也减少,漏尿稍有好转,但是晚上仍有口干,饮水还是不多,脉细无力,大便好转,每日一次没有之前那么干,舌苔腻也好转,食欲可。

二诊:年4月16号

处方:八味地*丸合上二陈汤加当归加沙参

10剂

第二诊我的处方是八味地*丸,加上了当归,合上二陈汤加了一位沙参,又开了10剂,这里加了一位沙参是补肺气,又可以养阴生津。

第三诊过来复诊是4月26号,一天偶尔咳嗽一至两次,少痰,基本上没有痰了,但是仍然有漏尿,这个可能跟老年人功能减退有直接的关系,大便呢,每日一次不干,晚上口干减轻,食欲可,以舌根苔腻基本上已经干净,脉比之前稍微有力,三诊的处方是:八味地*丸加上当归沙参,又开了十剂。

三诊:年4月26号

处方:八味地*丸加上当归沙参

10剂

服完后呢,我回访了患者的家属其咳嗽基本已愈。

医案二

黎某,男,5岁,年5月5号初诊,发热咳嗽两天。

刻诊:体温38.8,晚上体温更高,流清水鼻涕,手脚凉,咳嗽频繁,痰多,不会咯痰,半夜要起来喝水,有出汗,大便稀不臭,舌质稍红,苔白滑腻,咽无充血,食欲不好,精神一般,已呕吐三次,呕有白涎痰。

分析

这个病案在我们《寒温一统经脏学术体系》的三大体系中去辨,第一点,发热恶寒流清水鼻涕,手脚凉,为足太阳膀胱经受寒;第二点口干要喝水有出汗,晚上体温会升高,说明传阳明化热;第三点大便稀不臭,呕有白涎痰,纳差,有饮和湿,太阴脾虚不运。这样看下来病位和病因一下就很明了了:病位在太阳阳明太阴;病因由寒饮湿热;病机太阳表闭,阳明化热,太阴脾湿,饮停于肺,我的处方是小青龙汤加石膏合二陈汤加藿香,我开了3剂。

根据录音整理如下:

病位:太阳、阳明、太阴

病因:寒、饮、湿、热

病机:太阳表闭,阳明化热,太阴脾湿,饮停于肺

处方:小青龙汤加石膏合二陈汤加藿香

3剂

小青龙汤,走的是足太阳膀胱经传到足太阴脾经这样的一个过程,麻*和桂枝解太阳膀胱经受寒,干姜半夏细辛走太阴脾,《伤寒论》中小青龙汤的条文或然证都是在讲的水饮的停留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都是因为太阴脾虚了导致水湿停留,这是一个重点,明白了小青龙汤,这个病机和病位,那么小青龙汤是可以治疗很多杂病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会局限在治咳喘病上面,这也是我听了老师对小青龙汤的讲解中的一个认识点,在这里呢,就多说了两句。太阴脾和阳明胃呢,是表里关系,脾可以影响到胃,胃也可以影响到脾,每个脏腑都有其喜好,阳明易化热太阴易停湿,这里晚上口干要喝水,体温升高有汗出,说明出现了阳明热症,所以加了石膏。舌苔是白滑腻苔又呕吐的厉害,我考虑湿比较重就合上了二陈汤加上藿香,加强健脾化湿。第二诊呢,是5月8号过来复诊的,他妈妈说服完一剂药后已不发热,也没有呕吐,现在呢,就是偶尔咳嗽两声,还有少许的清鼻涕,大便呢,也正常了,食欲还是一般,舌苔腻减了很多,出汗正常,饮水正常,接下来第二种我的处方是杏苏散3剂善后,杏苏散解表健脾化痰止咳,调畅气机非常的好用,临床也是常用高效方。

二诊:5月8号

处方:杏苏散3剂

服完这三剂药后面回访:他妈妈说已经痊愈了,各方面都挺好的了。

医案三

年7月20号,喻某,男,66岁,咳嗽半个月余,有*粘痰,痰难咯,咳频,白天晚上均咳,在外诊所点滴一周效果不佳,舌质红舌苔*厚腻,咽红充血,咽痛,脉浮数有力,眼睛红,大便正常,无口苦口干,易出汗,小便*,纳可。

分析

这个病案既没有表证,也没有里证,咳*粘痰,舌苔*腻舌质红,咽红充血,咽痛,脉数,小便*,说明有热也有湿,辨为湿温咳嗽。病位在三焦以上焦气氛,病因是湿热痰,病机是湿热壅肺,积而生痰,痰湿上犯,肺失宣降。处方:甘露消*丹加桑白皮、金银花、牛蒡子、枇杷叶,我开了七剂。

根据录音整理如下:

病位:三焦偏上焦气分

病因:湿、热、痰

病机:湿热壅肺,积而生痰,痰湿上犯,肺失宣降

处方:甘露消*丹加桑白皮、金银花、牛蒡子、枇杷叶

7剂

甘露消*丹是一张湿温病的常用方,三焦分治,湿热并重,藿香芳香化湿,宣散上焦之湿;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宣化中焦之湿;茵陈、滑石、木通渗利下焦之湿,另用薄荷、连翘、射干、*芩、贝母清热解*、清利咽喉、清热化痰。这位患者的病位主要是在上焦,火热上扰肺和咽喉,他有咽红充血、咽痛、眼睛红、咳*粘痰、难咯等等,所以我加了金银花、桑白皮、牛蒡子清肺热,加强利咽喉的作用,枇杷叶降肺气,止咳化痰。服完七剂药后,年7月27号过来复诊,患者说服药后呢咳嗽大减,晚上基本上没有咳嗽了,然后痰也少了很多,没有之前那么粘,咽充血减轻,咽喉基本已经不痛啦,但是仍然动则出汗,他这个是多年的问题了,脉速,大便正常,小便还是*,舌苔腻减退。第二诊,我的处方是甘露消*丹加桑白皮和玄参。

二诊:年7月27号

处方:甘露消*丹加桑白皮和玄参

10剂

患者的症状虽明显的好转,但湿热之患非一日之功,继续用甘露消*丹去邪,湿热之邪呢,最易伤津化燥,加玄参桑白皮养阴清热生津,服完这十剂药后我回访了他,咳嗽痊愈。有的同仁可能会考虑这个病案可以用桑菊饮这个方,但桑菊饮的病机是以风热燥邪犯肺导致的咳嗽,然后还兼有表证桑叶菊花解表疏风散热,整个方袪湿的力度是不够的。甘露消*丹,这张方在长夏乃至现在立秋,其实它就如三仁汤的条文所言:长夏深秋,冬日同法,其实一年四季都有运用的机会,前段时间有几位患者咽痛,吞口水都困难,点滴也无效,我一看是甘露消*丹证,真的做到了药到病除还有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的患儿,只要辨证准确,效果比输液还快,还有妇科炎症湿热并重,一样可以轻松治愈。由于准备不充分,今晚的病案分享就到这里。

王晶晶

共勉声

最后我还有几句感想的话想说,作为一名基层中医,我们每天的努力和学习是为了追求临床疗效服务信任我们的患者,也正是有临床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看得见的效果反馈,才能让我们找到当医生的价值和自信。这些可爱的患者是他们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和自信,但是学习需要方法,青春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年代,信息这么发达,在学中医继承中医事业的路上,能够遇上一名名师的指导,那将会是事半功倍,少走弯路,我感谢自己去年有幸参加了侯老师咳嗽论的公开课,让我在这一年多以来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收获了不少新的中医粉丝,但我更要感谢恩师将自己多年临床积累的宝贵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这次呢,正好恩师受邀诊禾平台的相约,将在9月12号下午有一次公开课,热爱中医的您,请不要错过这么好的一次机会,一同前来学习吧,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但是临床疗效在于名师指导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报名吴筱芹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寒温一统经脏学术体系往期回顾

名师简介

侯龙归

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社区与乡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院特聘中医专家

湖南省名老中医师承班巡诊老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并研究各家学说,刻苦钻研运用经典,除繁取其精华,形成一套具有高效临床实战性的辨证体系,集伤寒、金匮、温病、时方合于一体,崇古而不离古。

擅长于儿科、内科、妇科、皮肤科的中医诊疗,尤其是对糖尿病并发症、慢性胃肠疾病、失眠、精神失常、月经不调、不孕不育、阳痿、顽固性皮肤病等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治疗思路。

通过运用针灸与中药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不明原因心痛等疑难杂症,疗效卓显。

扫一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