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曾修明
桑树
“前不栽桑,后不种柳”在老一辈人看来桑树就是不吉祥的。
但是桑树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经济作物,有东方自然神木之名。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
桑树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一身都是药。从叶子到根部全身都是药,甚至跟桑树扯上关系的也是药。
0
1
桑叶
桑树的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性味苦、甘而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平肝阳之功。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0
2
桑枝
桑树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性味微苦,平,归肝经,祛风湿,利关节。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0
3
桑葚
桑树的干燥果穗,4-6月果实变红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桑葚性味甘、酸,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等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0
4
桑白皮
桑树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挖根,刮去*棕色粗皮,剥取根皮,晒干。性甘、寒,归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止血、清肝降压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水肿、衄血、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0
5
桑柴灰
桑树的木材,也可入药,把桑木烧成灰,叫桑柴灰。性味辛,寒,有小*,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等。将桑柴灰加水制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名桑霜,可治疗噎食积块。
0
6
桑瘿
老桑树木枝上的结节叫桑瘿。性味苦,平,归肝、胃经。具有祛风除湿,止痛,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胃痛,鹤膝风。
0
7
桑沥
桑树的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液汁。具有祛风止痉清热解*之功。主治破伤风,皮肤疮疥。
0
8
桑皮汁
桑树树皮中的液汁。具有清热解*,止血之功。主治口舌生疮,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0
9
桑寄生
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之功。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风湿痹痛,胎动不安,崩漏下血,产后乳汁不下。
《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本草逢源》:“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二背强等病。”
1
0
桑耳
银耳科银耳属和木耳科木耳属寄生于桑上的可食用真菌的子实体。全年可采收,性味甘,平,归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散结的功效,主治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喉痹,癥瘕积聚。
1
1
白僵蚕
为蚕蛾科蚕属动物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全虫。白僵蚕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利咽之功。蚕以桑叶为食。
人工接种培养方法:在蚕4次蜕皮后,将白僵菌用温水或冷水调成菌液,用喷雾器均匀喷到蚕体上,以蚕体见湿为度。接种后15-20分钟第一次给桑,以后每隔5-6小时给桑一次。饲养室温度24-26℃,湿度90%为宜。避免通风。接种后蚕陆续发病死亡。及时拣出,另行摊放,保持同样温度,待其充分发僵变白后,置于通风处风干。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本文为“PSM药盾公益”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
审稿专家:医院关丽卿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
[2]版《中国药典》
[3]赵越.中药学中药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药大辞典》
-END-
搜桑树相关的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