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萍、水萍、紫背浮萍、浮萍草、水藓、田萍、紫浮萍。
辛味、寒性,主要归入肺经。
能够发汗解表,消除体内的湿气以行水消肿。这种草药轻盈而升散,擅长打开毛窍,促进发汗,从而疏散风热。古人曾赞誉其发汗效果胜过麻黄,因此,对于风热外感、身热无汗、风疹瘙痒,以及湿气内蕴导致的水肿和麻疹初起,解表透疹等病症,浮萍草都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发汗解表:浮萍草的辛寒特性使其能够轻盈上浮,宣肺发汗,有效疏散风热。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身热无汗、微恶寒、头胀痛等症状,以及咳嗽、痰黏或黄、咽干痛等,它都能发挥出色的治疗作用。与荆芥、薄荷、连翘等草药配伍使用,效果更佳。
解表透疹:浮萍草的辛散特质还赋予它解表透疹的功效。当麻疹初起或透发不畅时,它可以与薄荷、牛蒡子、蝉蜕等草药同用,帮助麻疹顺利透发。
行水消肿:浮萍草不仅能解表,还能行水。其上可开宣肺气、发汗透邪,下可通调水道、利尿消肿。因此,对于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组成复方进行治疗。
祛风止痒:浮萍草的辛散特性还使其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当出现风疹及皮肤瘙痒症时,它可以与牛蒡子、薄荷等草药配伍使用,内服或外洗均可,达到止痒的效果。
麻黄与浮萍都是能够宣肺气、开毛窍、通水道的草药。然而,麻黄辛温,更适合外感风寒、表实无汗的情况,并具有平喘止咳的特殊功效。相比之下,浮萍草则辛寒,更适用于外感风热、无汗或兼小便不利的症状,同时还有祛风的效果。在配伍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草药。
配紫草:浮萍与紫草相配,前者能疏风透疹、泻热利尿,后者则擅长清热凉血、解毒化斑。二者合用,一走气分,一走血分,共同实现气血两清、透疹解毒和祛风止痒的效果。
配牛蒡子:浮萍因其轻浮升散的特性,善于开毛窍、宣肺透疹,而牛蒡子则能降能散,疏散风热并泻热毒。两药合用,可协同疏风清热、透发疹毒,治疗风热瘾疹等症。
配麻黄:麻黄与浮萍的组合,前者宣肺发汗、利水消肿,后者疏风解表、祛湿利尿。二者寒温平调,共同增强发汗和利尿功能,适用于风水为病等症。
配薄荷:浮萍与薄荷的搭配,前者辛寒开毛窍,后者轻清凉散疏解风热。两药合用,相辅相成地疏风散热,特别适用于风热袭表等症。
配桑白皮:对于风水为病等症,桑白皮能宣肺通调水道、利水消肿,而浮萍则疏风解表、发汗祛邪。二者合用,可解表消肿、汗出邪去,进而尿多肿消。
配金银花、连翘:金银花和连翘擅长清热泻火与解表透邪,而浮萍能入肺达表、开毛窍解表。三药合用,既能泻火清热又能透邪达表,再由浮萍散邪外出,治疗温病初起等症效果显著。
此外,使用浮萍时需注意以下事项:气虚自汗者不宜使用;血虚肤燥、气虚风痛者禁用。在使用时需遵循适当的用法用量,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本经》记载,水萍味辛寒,能治疗暴热身痒,消除体内水气,解酒,促进须发生长,治疗消渴。久服可轻身。它生于池泽之中,又名水华。
《日华诸家本草》中提到,水萍能治疗热毒风热、热狂以及风疹。
《本草纲目》指出,水萍的性质轻浮,能入肺经并到达皮肤,因此能发出阳邪的汗。
《本草从新》中总结了水萍的功效,包括发汗祛风和利水消肿。
《本草求真》进一步阐释了水萍的治疗作用,认为其发汗效果胜过麻黄,利水功效优于通草。它常用于治疗风湿内淫、瘫痪不举等症状,同时也能缓解肌肤瘙痒、一身暴热等外在表现,以及水肿不消、小便不利等内在问题。通过疏肌通窍,风邪和湿气得以外散和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