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代诗歌里的植物药材桑树
TUhjnbcbe - 2021/3/19 14:36:00
古代诗歌里的植物药材:桑

桑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植物之一,因为小时侯,每个人都养过几条饿着肚子的蚕宝宝,那个时候一门心思就是弄到几片桑叶……

桑树为中国最早栽种的植物,田边屋后,阡陌塘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诗·小雅·小弁》”。这些父母栽种的树木,一看见就会想起爸爸妈妈,渐渐后人就用“桑梓”比喻故乡,用“功在桑梓”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闻*骊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的感伤之句。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更是描写了完美的田园生活。而*昏日落,余辉照在树梢上,一片花白,让人也想起了老去父母头上的白发,后来也用“桑榆”比喻的人的暮年时光,《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用此意。

桑是有女人缘的树木(吾愿在木而为桑,呵呵),因为蚕桑织纺多由女子操持,《陌上桑》中的罗敷就“喜蚕桑”,“采桑城南隅”的时候,严重影响了农耕秩序与交通秩序(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里的桑成了罗敷走秀的背景;而《郑风·将仲子》中的少女轻语“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也一定是在桑树下,对着要爬树翻墙过来的后生说的,这里的桑树又成了翻墙越逾的工具;《诗经.庸风篇》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明确了约会地点是桑树下,这次,它成了接头的地点,以至后来“桑中之约”成了幽会的含蓄说法。《诗经·氓》中,更是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也,其*而陨”。来形容女子曾经美丽的青春容颜(沃若)和衰老的事实(*而陨),桑算是看尽了爱情的冷暖,阅尽了“沧海变桑田”的变迁。

桑之所以频频出现在各类诗歌中,完全是因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桑树用途极广,桑叶养蚕,众所周知,更能清风热,止盗汗,用来治疗伤风感冒发热,还能治疗皮肤瘙痒,记得那年我上初二,就得过不知原因的痒症,还是油皮(谢谢你,我的朋友)跑到山上给我摘来桑叶,洗了几次还真的好了,对桑就多了一份感情;桑的嫩枝叫“桑枝”,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疗痹痛,降血压,尤其对于上肢的疼痛很见效。桑葚味甜可口,可酿酒,可入药,能补肝肾,明目乌发,养颜益寿。桑皮制纸,也叫做“桑皮纸”。入药叫“桑白皮”,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与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组成“泻白散”,是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名方。最近看到一个名老中医的名方,就是四桑一苦汤,专门治疗糖尿病的,由桑白皮、桑叶、桑葚、桑寄生、苦瓜组成,效果很好,看来抱着桑树从头啃到尾,是大有好处的。而桑树之木,是很好的木材,古人用来做弓,还用来做家具等物品,说到这儿,终于知道为什么房前屋后,父母们要种上他了吧,桑也由此赢得我们的尊重.

附:

桑菊饮:

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葛根(6克)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温感冒。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桑麻丸:

桑叶g黑芝麻(炒)g滋养肝肾,祛风明目。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迎风流泪。

泻白散(泻肺散):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诗歌里的植物药材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