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包括现代医学之急性、慢性咽炎、喉炎、咽喉炎、咽峡炎、会厌炎等病,临床较为常见。
1清咽解*汤
易玉泉,《易氏经验方》
润玄参、净连翘各9克,牛蒡子、金银花各12克,白僵蚕(姜制)、苦桔梗、淡*芩、山栀子、山豆根各6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解*、消肿止痛。
咽喉为肺气出入之门户,喉痹等证亦多因肺热熏蒸所致。故方中用*芩、栀子、金银花、连翘清热解*;玄参滋阴降火、凉血解*;牛蒡子疏热透表、清咽消肿;白僵蚕祛风化痰、利咽排脓;山豆根清热解*;桔梗宣肺祛痰、消肿止痛、善治咽喉疾病;甘草解*、调和诸药。全方重在清热解*、力专效宏,对于咽喉各种炎症(实热证),均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风热喉痹、乳蛾、喉风等。可用于急性咽喉炎症。
有畏寒发热表证者,酌加荆芥穗、薄荷叶:邪热炽盛者,加川*连、生石膏;痰涎壅盛者,加嫩射干、全瓜蒌、浙贝母;红肿疼痛者,加牡丹皮、赤芍疗效颇著、板蓝根;有糜烂现象,加马勃;大便秘结,加生大*;小便短*,加木通、茯苓。
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2.咽透表汤
程爵棠,《中医喉科精义》
荆芥、薄荷(后下)、连翘各9克,金银花15~30克,山豆根、浙贝母、牛蒡子各9克,桔梗、甘草各6克,生石膏15~30克(先煎)、硼砂1.5克(研冲)。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辛凉透表,清热利咽。
咽喉之病,属火*所致者为多。然病有久暂,证有轻重。凡病之初起、多是风热犯肺、上蒸咽喉,或因风热之初起,风热相搏,上迫咽喉所致。此时虽肺胃素有积热,尚不能为患,皆因复感风热而诱发所致,且风热偏盛触犯而起。治宜辛凉透表、清热利咽。方中用荆芥、薄荷、连翘、金银花、石膏等大队辛凉透表之品以疏解风热之*邪,从表而解;辅以山豆根、金银花、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消肿止痛;浙贝母、牛蒡子、桔梗清热化痰、宣肺利咽;佐以硼砂消炎防腐,甘草调和诸药,甘草配桔梗利咽止咳,且桔梗引药力上行、直达病所,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共奏辛凉透表,清热利咽之功。
一切急性咽喉病,证见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尤剧,甚则吞咽困难、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自汗或无汗,或鼻塞流涕,或口渴欲饮,或声音嘶哑。脉浮数、苔薄白或薄*。证属风热者。可用于喉痹,乳娥等咽喉诸疾。
若肺胃热*盛者,重用金银花、生石膏、山豆根,或再加大青叶9克,板蓝根30克,桑白皮25克,*芩9克;口渴唇干者,加鲜石斛、鲜芦根各30克;头痛甚者,加杭菊花9克,香白芷6克;咳嗽甚者,加前胡、桑白皮、马兜铃各9克;鼻塞、咽痛甚者,重用山豆根,加鱼腥草15克,辛夷花9克;咽喉红肿化脓者,重用桔梗,加皂角刺、穿山甲、鱼腥草、桑白皮各9克;大便秘结,加生大*6~9克;小便短赤者,加木通;声音嘶哑者,加蝉衣、木蝴蝶各9克。
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疗风热型急性咽喉疾病甚多,无不立验。据临床观察,有效率达%。
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本方药性平和,使用广泛,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咽喉病(风热型)的首选良方,为笔者所常用。治疗期间,忌食一切发物和辛热之品。
咳嗽痰多而稠*者、加夏枯草、天竹*、白茯苓各15克;口渴咽干者,加麦冬、天花粉各9克,鲜芦根15~30克;大便已通或不结者去芒硝,大*改用3克。
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奇效方
白癜风治疗
糖尿病烂脚的药方
退烧神方:
膝关节增生方
老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