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肺炎喘嗽男,1岁7个月,咳嗽5日,发热
TUhjnbcbe - 2022/5/28 12:56:00

肺炎喘嗽有妙方

麻*药到功效强

患儿李某某,男,1岁7个月。

年8月25日,主诉咳嗽5日,发热2日。患儿自8月20日开始稍有咳嗽,24日凌晨开始发热,自行予以“蒲地蓝”“咳喘宁”“美林”后仍咳嗽,反复发热,24日晚仍有高热,体温高至39.6℃;25日凌晨4时予以“美林”后热退,现体温37.6℃,咳嗽频,有痰明显,稍气喘,流清涕,纳食减少有口气,吵闹,夜寐欠安,二便调。体格检查:咽部红,双肺可闻及少许干、湿啰音,舌红、苔*。

患儿先发咳嗽,气喘,后见高热,此乃外感风寒邪,肺气失宣,肃降失常,故发咳嗽、咳痰、气喘,而用药未效,寒邪入里化热,根据病史及舌脉,中医诊断为肺炎喘嗽,辨证为风寒闭肺、入里化热证。治疗以解表清里,泻肺止咳为法。

荆芥3g,芦根10g,连翘3g,苦杏仁3g,桑白皮5g,地骨皮5g,白果2g,紫苏子2g,白前3g,百部3g,淡竹叶5g,生石膏20g,甘草2g,知母3g。共4剂,喁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服药3剂后热退复诊,药后患儿仍有咳嗽,喉间痰响,气嘴,无流涕,纳食一般,有口气,夜寐欠安,易汗出,二便调。体格检查:咽部稍红,舌红、苔薄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湿哆音。现外邪、大部分内热已清,余热壅肺,痰热未尽,治疗以清热肃肺、涤痰止咳之法,改定喘汤加减治疗。

炙麻*1g,茯苓5g,桔梗3g,苦杏仁3g,桑白皮5g,鸡内金2g,山楂炭5g,白前3g,百部3g,款冬花3g,紫菀3g,白果2g,紫苏子2g,甘草2g。共5剂,嘱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随诊,服上方5剂后咳嗽消失,不喘,纳食可,夜寐安,二便调。

本案患儿肺炎喘嗽典型表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一一俱现,初起感受外邪,风邪闭肺,导致咳嗽。极期邪热炽盛,痰热闭肺;后期正虚邪恋,气阴耗亏。患儿初诊时,已是痰热闭肺,邪热炽盛,张氏在初诊时选用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治疗,重在解表清里,清透肺热,且时时顾护阴津。方中荆芥祛风解表。连翘透表解肌,清热解*。芦根清透肺热,生津止渴。重用生石膏,既清气分之热,又辛散解肌;配伍知母组成白虎剂,两者相须为用,增强清热生津之功。淡竹叶清泄胃火。苦杏仁、白果、紫苏子、百部降气平喘、化痰止咳。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甘草调和诸药。

患儿二诊时已热退,咳嗽频,痰鸣明显,气喘,此时痰湿壅盛,阻塞气道,而咳喘频。张氏认为此时关键仍为化痰、排痰、平喘、止咳,此时方用定喘汤加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中炙麻*宣肺平喘,兼解表;桔梗宣肺祛痰;苦杏仁、紫苏子、紫菀、款冬花、百部、白果、白前皆行降气平喘、化痰止咳之功效;桑白皮清泻肺热;鸡内金、山楂炭消食健胃;甘草调和诸药。

名医儿科张涤教授门诊经验实录,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本次转发完全公益,无任何经济利益,纯属传承发扬中医的正能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肺炎喘嗽男,1岁7个月,咳嗽5日,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