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程爵棠治支气管哮喘妙方十则
TUhjnbcbe - 2022/8/1 18:32:00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导读:本日研习10个医治支气管哮喘的古今验方。

01定喘汤

根源:明·张时微《摄生众妙方》

构成:白果(去壳炒*捣碎)21枚,麻*9克,款冬花9克,桑白皮9克,制半夏9克,苏子6克,杏仁6克,甘草3克,*芩6克。

用法: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成效: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解:本方医治之哮喘,是因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而至。

故方顶用麻*宣降肺气,解表定喘;杏仁宣肺降逆,止咳平喘;桑白皮、*芩清肺热,化痰涎;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白果敛肺定喘,与麻*相伍,一收一散,既能加紧平喘之效,又能避免麻*耗散之弊;甘草折衷诸药,兼能止咳化痰。

本方能散表寒、清膈热、降逆气、化痰涎,故治“寒包热哮”,成果优良。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证,症见痰多气急、痰稠色*、或有表证恶寒发烧、舌苔*腻、脉滑数。

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脓疡,肺源性心脏病、喘气性支气管炎等病征。

加减:痰稠不利,加胆南星、瓜蒌皮、沙参、前胡;胸膈闷甚者,加枳壳、厚朴;肺热重者,加石膏,鱼腥草;

顽痰胶结,饮食增加,加莱菔子、白芥子;痰壅而吐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

02定喘丸

根源:清《病院配方》

构成:苏梗、白芥子、苏子、桑白皮、百合、杏仁、陈皮、川贝母、白术、茯苓各克,阿胶、*芪各克,天冬、知母、半夏、当归、生地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和丸。屡屡服9克,日服2~3次。

成效:润肺止嗽嗽,化痰平喘。

方解:方中苏梗、陈皮理气舒郁,健脾和胃;白芥子、苏子、杏仁、川贝祛痰止咳,下气平喘;白术、茯苓、半夏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当归、生地、*芪、阿胶补气活血,滋肾养阴;百合、天冬、知母润肺止咳,清热安神。

诸药协助,既能补气养血以固本,又能止咳平喘以治标,是一首标本两全的定喘良方。

《病院配方》云其“润肺止嗽,化痰止喘,立见神效。定喘后再服益气养元丸,男加人参健脾丸,女加安神赞育丸,便服喘嗽不发,屡经屡验,成效难尽。”

主治:一起喘症。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充、喘气性支气管炎等病征。

03三拗汤

根源:宋·陈师文《稳定惠民和剂局方》

构成:麻*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成效:宣肺平喘,解表止咳。

方解:方用麻*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配以杏仁苦温降气化痰,助麻*止咳平喘;甘草折衷诸药,化痰止咳。

本方为医治风寒咳嗽气喘之罕用方,是由麻*汤减桂枝而成,因不必桂枝,故发汗解表之功弱于麻*汤,而重在宣肺平喘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客于肺卫,症见恶寒无汗、鼻塞声重、或有发烧、咳嗽痰多、头痛眼花、手足拘倦、胸满气短、咳喘气促、苔白腻、脉滑浮数。

可用于支气管哮喘、伤风伤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鼻窦炎等病征。

04苏子降气汤

根源:宋·陈师文《稳定惠民和剂局方》

构成:紫苏子、制半夏各75克,炙甘草60克,当归、肉桂、橘红各45克,前胡、厚朴各30克。一方有陈皮4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用6克,加生姜2片,大枣1枚,苏叶5片,水煎服,日服2次。亦可改用饮片做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惯例剂量酌减。

成效:降气平喘,温化寒痰。

方解:本方所治,系下虚上实之痰壅喘咳证。

上实为痰涎壅阻于上,下虚为下焦肝肾两虚,一则肾不纳气,二则肝虚不能疏泄,三则命门火不生土,脾虚不运,化生痰浊,痰壅于上,故致喘促。

治宜降逆平喘,温肾纳气,养血补肝,化湿和中。

故方用苏子降逆平喘;配以橘红、厚朴、前胡、半夏、炙甘草、生姜理气散满,祛痰止咳,化湿和中;肉桂温肾纳气;当归养血补肝,共奏降逆平喘,温肾纳气之功。

主治:上实下虚的痰涎壅盛的咳喘证,症见咳喘短气、动则气促、胸闷膈满、腰疼足软、舌苔白滑或白腻。

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心源性喘气、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充末年性喘咳、肺源性心脏病等病征。

加减:

若肾阳亏弱,形寒肢冷、声低息短、多汗气促者,加剧肉桂用量,并伍沉香、白果、杏仁、五味子;

若肾气未虚,则去肉桂,加炙麻*、茯苓;

*痰、咯血者,去肉桂、生姜、当归,加葶苈子、生大*、*芩;

久病体弱者,加服金匮肾气丸及胡桃肉;

如兼风痰表证,加麻*、杏仁;痰涎壅盛,咳嗽气逆,不能平卧者,去肉桂,加沉香;气虚者,加*参、五味子;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冬瓜皮。

附记:凡属肺热,寒喘者,不宜服用本方。?

05三子养亲汤

根源:明·韩懋《韩氏医通》

构成:白芥子6克,苏子9克,莱菔子9克。

用法: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成效:温化痰饮,止咳平喘。

方解:盖肺气宜实(一般)不宜虚,肺气实则气降而清肃,津液洒陈,朝百脉滋润脏腑;

肺气虚则气逆而壅满,津液凝结而为饮,痰壅则气郁,气郁则化火,凡痰壅喘嗽,胸膈胀塞,皆肺气虚而邪气实也。

“急则治其标”,故方用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均系籽实药,质量淳朴沉降,理肺气之逆,消痰浊以治其标,补肺气之虚,宣通百脉以治其本,使其气顺痰消,火安何来。

三子并用,集化痰、顺气于一方,且有莱菔子宽胸荡胃,则肺气顺降而喘咳上逆之证当然消散而愈。

主治:痰壅气滞之咳喘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纳呆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胸腔积液、自觉性气胸、皮肤赘瘤、梅核气、百日咳、心力枯竭等病征。

加减:若中焦阳虚、痰多而稀、吐逆恶心、胸膈闷满者,加半夏、干姜、细辛、砂仁、陈皮;气促痰多不利者,加杏仁、厚朴;痰阻气机,中焦不得宣通,胸闷苔腻者,合二陈汤、平胃散加减;恶风寒者,加前胡、苏叶。

06哮喘必止方

根源:杜怀棠《华夏现代名医验方大全》(董漱六方)

构成:麻*5克(后下),射干9克,杏仁9克,厚朴4.5克,苏子9克,葶苈子9克,陈皮4.5克,制半夏9克,茯苓10克,甘草4.5克,枳实4.5克,胆南星9克,鹅管石9克(煅杵包)。

用法: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后约10分钟,插手麻*,再煎5~8分钟,过滤约毫升,加水适当,煎第二次约毫升,2次煎液搀杂。逐日1剂,分2次食后温服。

成效:止咳化痰,降气平喘。

方解:本方由射干麻*汤和导痰汤加减化裁而成。合用于寒证哮喘。

主治:咳嗽不畅、咯痰不易、喉间有哮鸣音、胸闷喘气、夜晚不得平卧、舌苔白、脉轻薄。

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生期。?

加减:如口渴、心烦、舌红、苔*,去厚朴,加生石膏(先煎)30克,桑白皮9克;

如痰白呈泡沫状,去半夏、茯苓、甘草,加干姜2.4克,细辛2.4克,五味子3克;如痰*粘稠如细粉,去厚朴、葶苈子,加桑白皮9克,炒*芩4.5克,制半夏改用竹沥9克;

如咽痛鼻塞、喉痒,去厚朴、半夏、葶苈子,加前胡9克、蝉衣4.5克、桔梗4.5克;如咳甚、胁痛,去葶苈子、厚朴,加白芥子4.5克,橘络4.5克;

如腹胀纳差停食,去葶苈子、茯苓、甘草,加莱菔子9克、大腹皮9克、焦六曲12克。

07鹅梨汤

根源:近代·丁甘仁《新编阅历方》(费伯雄方)

构成:鹅管石(煅研)3克,炙麻*3克,瓜蒌仁12克,光杏仁9克,川贝母6克,白茯苓6克,广橘红6克,竹沥6克,半夏6克,苏子6克,射干6克,梨汁1杯,姜汗4滴(冲)。

用法: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成效:宣肺豁痰,降气定喘。

方解:方用鹅管石助阳温肺,能治咳逆;梨汁甘凉润肺,消痰降火;二陈(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合杏仁、苏子降气化痰;瓜蒌、贝母清润涤痰;麻*辛温散寒,宣肺平喘;射干泻热消痰。

诸药配伍,温凉互用,补泻兼施,用于哮喘证很有捷效。

主治:哮喘。

08参赭镇气汤

根源: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构成:野台参12克,生赭石18克,生芡实15克,生山药15克,山萸肉18克(去净核),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生杭芍12克,苏子(炒)6克。

用法: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成效:补肾纳气,定喘。

方解:方中赭石能“镇胃气上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吐逆、通燥结”,“人参借赭石下行之力,回旋将脱之精力,以镇安奠基之”(《医学衷中参西录》)。

芡实、山药补脾益肾;山萸肉益气固脱,补肾;龙骨、牡蛎固脱收涩,保守精力;白芍养血敛阴;苏子清痰降逆,使逆气转而下气,引药力速于下达也。

此方为张锡纯治喘气的首选之方,其效异乎寻常。

主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逆,致胃气不降满闷。

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充、喘气性支气管炎以及怔忡、吐逆等病征。

加减:临证运用,可随症精巧加减。

09人参蛤蚧散

根源: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构成:蛤蚧1对,杏仁克,甘草克,知母60克,桑白皮60克,人参60克,茯苓60克,贝母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如改汤剂,方中蛤蚧、人参研末另吞,余药用量各适当。

成效:补肺清热,化痰定喘。

方解:方用人参、蛤蚧补肺肾,定喘急;佐以杏仁、贝母化痰止咳;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茯苓渗湿化痰;甘草折衷诸药,兼能化痰止咳。

合而用之,共奏补肺纳气,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主治:咳喘,症见久病上气喘气、咳嗽或咯唾脓血、或遍身浮肿者。

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肺芥蒂咳喘等病征。

附记:对外感引发的咳喘,不宜运用。

10冷哮丸

根源:清·张路玉《张氏医通》

构成:麻*30克,川乌30克,细辛30克,蜀椒30克,白矾30克,皂角30克,半夏曲30克,胆南星30克,杏仁30克,甘草30克,紫菀60克,款冬花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每服3~6克,日服2次。

成效:温肺散寒,祛痰平喘。

方解:本方为寒饮内蓄,肺失肃降之病征而设。

方用麻*、杏仁、细辛、蜀椒、川乌温肺散寒,化痰平喘;配以半夏、胆南星、皂角祛痰化饮,降逆平喘;白矾清热化饮;杏仁、紫菀、款冬花止咳平喘;甘草折衷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温肺散寒,祛痰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主治:寒痰哮喘、遇冷即发、胸膈痞满、倚息不得卧、苔白腻、脉滑紧。

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等病征。

附记:本方不成久用,免得损伤浩气。体质极端亏弱者、妊妇以及痰热壅肺者禁用。

注:详细医治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程氏集验妙方歌诀》,程爵棠编著,学苑出书社出书,6.3。

猜你喜爱,点击可赏玩原文:

谢继增:医治哮喘,该怎样操纵中药的剂量?

马有度:和法妙方小柴胡汤变法14则

//////////

#中医初学合集#十二经络文言解#东海医集

#老中医阅历#中医妙方#验方秘方#国医专家

#伤寒名医验案#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四正人汤#病因赋#药性赋

#药性歌括味#医学三字经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

#中医连载合集

何任专家:运用温经汤的精华究竟是甚么?

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领会与技能(都是菁华)

丁光迪:羌活胜湿汤医治“五更泻”

没料到,“清骨散”果真便是清骨折后发烧的散!

丹楂散医治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

上海沈氏女科年祖传秘方

奇特!用古方医治虫牙的奥秘阅历!

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

南师8个药剂,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程爵棠治支气管哮喘妙方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