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竹茹,它有哪些功用特点要
TUhjnbcbe - 2022/9/6 8:34:00
北京皮肤病治疗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05.html

中医素来有“万物皆药”的说法,我们身边很多常见的植物,都有可能是一味“良药”,竹茹就是其中之一。

从植物属性来说,竹茹是禾本科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植物青竿竹、大头典竹、淡竹等茎的中间层。同时还有竹皮,青竹茹,淡竹皮茹、淡竹茹、竹二青、竹二皮、嫩竹茹、水竹茹、甘竹茹、金竹花等别名。

通俗点来形容竹茹的来源,个别地方也有把楠竹、水竹剖开后,刮取其内层当作竹茹使用者。结合其别名我们可以得知,我们可以把它近似地理解成“竹子的真皮层”。采集后可以直接生用,也有用姜汁炙后使用的。

传统本草家认为,竹茹性味甘而微寒,主要入肺、胃二经。关于它的功用,《本草经疏》的阐述相对全面:

《经》曰,诸呕吐酸水,皆属于热。阳明有热,则为呕啘;温气寒热,亦邪客阳明所致。竹茹,甘寒解阳明之热,则邪气退而呕啘止矣。甘寒又能凉血清热,故主吐血崩中及女劳复也。

也就是说,竹茹主要有清胃热、化热痰、开心窍三个方面的功用,

归纳历代医家对竹茹的使用经验,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运用:

1、清热化痰

这是竹茹使用最多的场景,由于它的性味甘寒,能入肺胃二经,所以最善清化痰热,痰化热消,则肺气自然就宣肃得当,咳嗽气喘之类的问题也就豁然而去。

竹茹常被用于各种肺热咳嗽而见咯吐*痰者,多雨瓜蒌、桑白皮、葶苈子等配伍,

2、清心除烦:

一般而言,所谓的“烦”就是烦躁的意思,中医认为“心主神志”,“烦”也多由火热扰动心神所致。

由于心肺同处上焦,肺中痰热也容易扰动心神导致心烦不宁。甘寒的竹茹清热化痰,痰火得清而心神乃安,烦闷不寐也就得以去除了,比如痰火扰动心神所致的心烦失眠之证,竹茹和枳实、半夏、茯苓等配伍而成的温胆汤,就是最有名的代表方剂。

3、清胃止呕:

竹茹性味甘寒且能入胃经,甘能缓急,寒热清热,对于胃热呕吐是很合适的,常与*连、半夏等配伍。

如果属于胃中虚热所致的呕吐呃逆,竹茹又可以与陈皮、生姜、人参等配伍,如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创立的橘皮竹茹汤。

4、清热凉血:

竹茹还有一定的清热凉血之用,凉血所以能止血,古代医家也将其用于某些吐血、衄血、崩漏之证。

关于竹茹的炮制,也需要稍微介绍一下,大致有如下三种:

1、生竹茹:也就是直接采集新鲜的竹茹、或者阴干后入药者;

2、炒竹茹:生竹茹直接炒焦,可以减少其寒凉之性,如胃中虚寒呕吐者多炒用;

3、姜竹茹:生竹茹用姜汁拌匀,待它充分汲取润透过后炒干,或者在炒制时喷洒适量姜汁,不但能降低其寒凉之性,还能增强止呕之用。

和竹茹“同根生”的一味中药,那就是竹沥,或者叫鲜竹沥,我们也有必要熟悉了解。

前面说了竹茹是竹子的“真皮层”,而竹沥的“沥”字有个三点水,显然就和液体有关。就是把新鲜竹子(淡竹)截成小断,然后置于火上架起,让火焰熏烧其中间部分,一段时间后两头就会流出淡*色的液体,这就是竹沥。

竹沥的性味功用和竹茹大致相当,也是甘寒,但清热化痰强于竹茹,切还能清心开窍醒神,常用于一些肺热痰多咳嗽、气喘胸闷,以及中风(痰蒙心包)、痰涎壅塞等症,一般和生姜汁同用,可以直接喝,或者加入其它熬好的药汁里冲服。

最后介绍几个和竹茹相关的方剂:

1、橘皮竹茹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组成有:橘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能够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主要用于胃虚有热引起的呃逆呕吐、干呕、虚烦不眠等。

2、淡竹茹汤:出自《千金要方》,组成有:生竹茹、麦门冬、甘草、小麦、生姜、大枣。适合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之证;

3、竹皮大丸:出自《金匮要略》,组成有:生竹茹、石膏、桂枝、甘草、白薇。能安中益气,古代中医用来调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

总而言之,竹茹是一味非常廉价的中草药,但正是因为其“廉”,才更被历代医家和普通人们所钟爱。希望本文能帮您更全面地掌握它的性味功用特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竹茹,它有哪些功用特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