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境不是很好的人,每次遇到了感冒咳嗽这种小毛病的时候,都会摘一些枇杷叶。把新鲜的枇杷叶5至6张。先用刷子杷叶上的毛毛刷干净,然后在锅中倒入清水(一般三碗水的量),连同枇杷叶一起入锅煮汁,煮成一碗水就可以了。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半个多小时,以闻到枇杷香味、清水变得深了为宜。出锅后温热喝,当然加点糖也没关系。一天服用2—3次,连服3天。效果其佳。
因是全天然
的,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服用的人比较多。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个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但是这个郑板桥的一生却非常坎坷。晚年的郑板桥,一直幽居茅舍。他偶患咳嗽,均厌服汤药。只是到自己的庭院里信手摘了十几张枇杷叶,抹去细毛,然后用泉水煮茶喝。连饮数日后,咳嗽竟然痊愈了。
昨天夜里,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我一直咳嗽不停,夜里也不停息,为此,奶奶很是担心,第二天早晨,天刚发亮,她便出去找枇杷叶了,当我准备起床的时候,她已经进了厨房用刷子用力地刷起了枇杷叶来。他一边用力地刷着,一边说道;“最好越干净越好”。奶奶说;枇杷叶主要是治疗咳嗽的,川贝是祛痰的。她大概是用了六七片枇杷叶,加了十粒左右直接拍碎的川贝,然后两个放一起到锅里加水去煮。用大火,煲开以后再转小火煲,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样子吧。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枇杷叶就煮好了,奶奶端着碗过来让我喝,我看着奶奶,我当时好感动好感动!我真诚地对奶奶说了声“谢谢”!她笑了。
奶奶说;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又名巴叶、芦桔叶。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色绒毛。气微,味微苦。
蜜炙枇杷叶;用蜂蜜炙枇杷叶丝,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显光泽,略带黏性。
具蜜香气,味微甜。性苦,微寒。归肺、胃经。
苦能泄降,微寒清润,入肺、胃经。既清肺胃之热,又降肺胃之气,治肺热咳喘、胃热呕哕皆宜。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生用
民间便方;
一,治咳嗽,喉中有痰声:用枇杷叶15克,川贝母3,5克,叭旦杏仁6克,广陈皮6克。共为末,每服3至6克,开水送下。
二,治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用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减半,各如常制。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
三,治声音嘶哑:用鲜枇杷叶30克,淡竹叶15克。水煎服。
四,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啘:用枇杷叶(拭去毛)、茅根各克。上二味切,以水毫升,煮取毫升,稍稍饮之,啘止则停。
五,治哕逆不止,饮食不入:用枇杷叶(拭去毛,炙)克,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克,甘草90克(炙,锉)。上三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切,同煎,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枇杷叶是止咳的常用药,具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的作用。枇杷叶生品与熟品药效不同,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喟于怖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枇杷叶不去背面毛,会刺激咽喉而咳嗽,所以要去毛,肉眼看不见为好。
枇杷叶味苦性平,胃热呕哕呃逆灵。肺热咳嗽兼口渴,咳喘痰稠最适宜。
枇杷叶味苦性寒,具有降气清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可配*芩、栝楼皮等药以清肺化痰止咳。风热咳嗽亦可配以前胡、桑叶等以疏风宣肺止咳。以其止咳力佳,配以麦冬、阿胶又能治肺燥咳嗽;久咳痰血可配白及、藕节、生地*、蛤粉炒阿胶以清肺补肺、止咳止血;若兼痰多者,则再配川贝母、叭旦杏仁等以加强化痰作用。用于胃热呕吐、呃逆。枇杷叶入胃经,善清胃热、降胃气而奏止呕哕、治呃逆之效。胃热呕逆还可以单用,若暴吐服药不止,可配以生姜、半夏,以加强止呕之功
妊娠呕吐,枇杷叶配生姜煎服;小儿吐乳不止,配母丁香为末,枣汤调下。枇杷根:苦,平。清肺止咳,镇痛下乳。主治肺结核咳嗽,风湿筋骨痛,乳汁不通和胃降逆:可降胃气而止呕逆,用于胃热引起的呕逆。止渴:本品可治疗口干消渴,肺风面疮,粉刺。
注意事项;孕妇最好听医生后再服用。
因为枇杷叶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所以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忌之。
谢谢